水安全迎“十三五”大考,中國將面臨八大水問題發表時間:2016-03-08 08:53 我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水平的1/4,而嚴峻的“水問題”在“十三五”期間依然存在。有機構預測,未來中國將大致還要面臨著八大方面的“水問題”。 進入倒計時的小康目標,讓人感到治水之迫切。中國在“十二五”期間所取得的治水成就,讓人對此充滿信心。如果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能從目前的0.5—0.6提高到發達國家0.7的水平,一年就可以節約99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,相當于南水北調工程調水量的2倍但是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依然存在嚴峻的“水問題” 。 概括而言,未來中國面臨的“水問題”大致有八: 水環境堪憂: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,不達標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3.8%,農村仍有約1億人口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。 水污染蔓延:局部有好轉,整體仍嚴峻,部分在惡化,從河流支流污染到干流污染,從地表污染到地下污染,從城市污染蔓延向農村,從陸地向海洋污染的趨勢仍未遏制。 地下水污染:由點狀、條帶狀向面上擴散,由淺層向深層滲透,由城市向周邊蔓延。 結構性缺水:我國600多座城市中,400多座城市缺水,130多座城市嚴重缺水。 水浪費嚴重:僅管道漏失即導致每年流失自來水70多億立方米,相當于一年漏掉一個太湖,足夠1億城市人口使用。 重建輕管:污水處理廠的違規記錄呈上升趨勢。 創新落地難:在控源減排、生態修復、綜合治理等各項技術方面有進展,但推廣應用不力。 機制仍不順:環境制度、政策和機制還有不少亟待突破和完善的環節。 就表面觀察,上述問題反映了中國水環境的快速惡化,從深層分析,它折射了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失衡的歷史。盡管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、經濟起飛之初,中國即提出避免西方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,但遺憾的是,最終我們并未擺脫這一窠臼。中國為了發展付出了沉重的環境成本。 也正是空前嚴峻的水現實與其他環境問題,促成了2015年被稱為“史上最嚴”的新環保法的正式實施。備受人們期待的“水十條”也開始落實,這為未來治水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。 不過,由于治水存在跨流域、跨地區、跨部門等復雜現實,歷史欠賬大,新出問題多,要徹底理順環境治理機制,形成治污合力以最終實現水環境的根本性扭轉必然是一個漫長過程。 正如受訪專家指出,水污染防治不僅要統籌點源與非點源治理,還要統籌地表與地下、陸域與水域、流域與海域,系統考慮飲用水、地下水、以重點流域為核心的地表水、近岸海域、城市水體、濕地等水體,要統籌水質、水量和水生態,其間各種關系的梳理協調將是一個殫精竭慮的過程。 為了你喝上健康的水,請使用井泉牌凈水器,凈化水質,喝上健康水,保健康! |